爱生命 更爱生活!健帆发起“919尿毒症关爱日”,助力患者从“活着”走向“活好”
发布会汇聚国内外肾脏病领域权威专家、医疗机构代表、公益组织代表与肾友代表近百人,聚焦全球超300万尿毒症患者的生存现状与医疗需求,共同探讨血液灌流技术规范化治疗、医保政策支持与患者全病程管理等关键议题,为推动尿毒症防治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发布会汇聚国内外肾脏病领域权威专家、医疗机构代表、公益组织代表与肾友代表近百人,聚焦全球超300万尿毒症患者的生存现状与医疗需求,共同探讨血液灌流技术规范化治疗、医保政策支持与患者全病程管理等关键议题,为推动尿毒症防治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为了纪念9月19日“尿毒症关爱日”,我公司精心设计了一款标识,它融合了数字“919”、肾脏、爱心以及双手的元素,承载着深刻的关爱、生命与健康的寓意。
9月19日,由新华网主办、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健帆集团”)联合主办的“919尿毒症关爱日”公益发布会在北京·新华网媒体工场成功举办。
不幸的是,我们国家得这个病的人特别多, 大约500万人(由于一些人未做肾穿刺确诊,因此实际得病人数可能不止这么多), 并且基本都是年轻人! 研究还发现,相较于 西方患者, 我国IgA肾病患者往往病理更活跃、肾功能恶化更快。
26岁的林雪在一家广告公司做文案。工作强度并不算轻,每天坐在电脑前的时间远超十个小时,久坐几乎成了她生活的常态。下班后,她常常靠点外卖来解决一日三餐,最爱的是奶茶和炸鸡——冰凉的甜饮能驱散一天的疲惫,油炸食物带来短暂的满足感,但却悄悄在她腰腹堆积成一圈圈赘肉。
我是一名经历过肾移植又重返透析的IgA肾病患者。今天想通过"肾上线"和大家分享我的故事。这不是一篇标准的科普文,而是我真实、充满教训与感触的求医之路。希望我的经历,能带给您一些提醒,或是一点共鸣。
透析、肾移植这些词听起来好像离我们很远?可现在,国内慢性肾病的发病率早已悄悄爬上10%以上,尿毒症患者也在逐年增加,而且年轻化趋势明显。
很多人对尿毒症的理解还停留在“肾不好”,但这个“肾不好”远比我们想象得严重。它不是简单的腰酸背痛,也不是多喝点水就能好的事。它意味着你的肾脏功能基本丧失,代谢废物和毒素排不出去,身体开始中毒,连呼吸、心跳、血压都可能被影响。
越来越多的人,年纪轻轻就走上了“尿毒之路”。不是天生的,不是意外的,就是一步步吃出来、熬出来、拖出来的。问题是,我们的生活到底出了什么错?为什么“尿毒症”的发病率在悄悄上升?
糖尿病这条“隐形的线”,一旦牵扯到肾,就不是小事了。很多人以为血糖高点没关系,最多口干、尿多,吃点药也就过去了。但你知道吗?糖尿病肾病的脚步,常常就是在你没留神的时候,悄悄逼近。它不痛不痒,却能一步步把肾功能推向崩溃的边缘,甚至发展成尿毒症,让人后悔莫及。
一个15岁的阳光少年,被确诊为终末期肾衰竭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尿毒症”。送他去医院的导火索,竟然是妈妈在清洁马桶时无意看到孩子排的尿液颜色怪异。
2023年,39岁的林志远是一名销售经理,平日里工作应酬频繁,周末唯一的放松就是和朋友去郊外钓鱼。他常常一坐就是半天,饮食也随意,碳酸饮料几乎每天一瓶,很少喝牛奶。为了保持精力,他经常靠咖啡提神,却几乎不做运动。夏天时,他常在烈日下光着手臂钓鱼,皮肤被晒得黝黑
创作声明:本文为虚构创作,地名人名虚构,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,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,仅用于叙事呈现,请知悉
都说如今寒门难出贵子,但是看了她的事迹后才发现,不是寒门难出贵子,而是当今社会过于浮躁,很多静不下心来,不愿意沉下心来努力吧!
蛋白质能量消耗(简称PEW),本质就是一种慢性肾病导致的营养不良,在透析患者中普遍存在,并已成为这些患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。
先说一个最容易被忽略但又非常关键的信号——蛋白尿。很多人洗手间一瞥,看见小便泡沫多了些,但不会多想。可你知道吗?这可能是肾小球开始漏蛋白了。
为贯彻落实健康河北行动有关要求,进一步深入推进健康知识普及行动,激发青年医生积极参与健康传播的热情,普及健康知识,倡导健康生活,全面提升居民健康素养,河北省卫生健康委联合省总工会、省科协、省中医药局和省疾控局举办第三届河北省健康科普讲解大赛。